close

2009年初定下年度工作目標是將菌瓶菌種更換為雲芝菌


2010年初,回頭檢視目標的完成度及一些發現。


l   雲芝菌容易出水問題:菌瓶環境要控制在低溫,目前在22度左右,25度以上容易出水,幼蟲下菌前,菌瓶口的菌膜要移除。


l   年中測試在菌瓶鑽洞,以減少CO2的累積及提高氧氣的供應,降低L1幼蟲陣亡率,待2010年羽化個體,結果會比較明確。


l   菌瓶的效期比之前使用的鮑魚菇菌瓶(大概2個月)久,可以到達4~5個月,菌老化後,不會出水形成爛泥狀。


l   日大幼蟲的成長速度沒有之前行鮑魚菇菌瓶快,之前的菌瓶,幼蟲在第一瓶吃完,可以到達20g。現在好像比較慢,羽化的也沒有大個體,有可能是2009年投產的日大,遺傳的基因是體型比較小的,待2010年,日大大量投產後,狀況可能會比較明確。


l   柚子兄幫忙測試黃金鬼產卵,1.1公升菌瓶大概可以產5-6隻幼蟲,幼蟲進食情況不會亂鑽,羽化最大個體是62mm。柚老大覺得還是要大容量的菌瓶才會有重大突破,在菌瓶製作過程中,大容量菌瓶可能還是有困難,未來跟菌場協調是否可以部份製成太空包,自己再重壓大容量菌瓶。


l   安達飼育情況可達37克,柚兄的廣西DA41克,但是由於1.1公升過小,柚兄的DA已經換大容量秀珍菇菌瓶,看來大容量菌瓶還是有待突破,否則大型鍬就必須放棄。


l   最大驚喜是尼泊爾小鍬產卵,1.1公升菌瓶可以產出27隻幼蟲,希望不是放錯母蟲下去生。


l   條紋扁最大是59mm,差強人意。


l   可以吃雲芝菌瓶的鍬種類比鮑魚菇廣,現在手邊下雲芝菌瓶的還有


n   Dcc:目前北印幼蟲有一隻達28克,幼蟲大小普遍不錯


n   上海中大:生死未卜


n   東台深:希望有過7個體


n   台扁:進食情況不錯,但是有母蟲已經羽化,希望有近7個體


n   台灣鹿角:進食緩慢


n   雲頂鹿角:柚兄供應許多幼蟲,初期菌瓶未打洞,陣亡率相當高,剩餘的進食緩慢。


n   沖繩鋸


n   泰國紅背刀鍬


n   Dorcus ritsemae setsuroi : 只生2隻,母蟲就不見了,希望可以有一對累代。


n   Dorcus ritsemae curvus 希望有過7個體。


 


今年進入雲芝二年,成果會逐漸明確,到時再更新進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t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